资讯有故事丨防控“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 中国专家与世界分享成功经验
今年10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意大利罗马颁发2024年粮农组织成就奖,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因有效防控我国草地贪夜蛾并促进全球粮食安全获得该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近日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表示,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一种重大的迁飞性害虫,防控草地贪夜蛾是全球农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图左)代表该所接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颁发的2024年粮农组织成就奖。
陆宴辉:草地贪夜蛾可以危害35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80多种农作物,主要危害玉米,还以取食为害甘蔗、高粱、谷子、大麦、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玉米如遭严重危害,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绝产。草地贪夜蛾取食后,玉米上的生物毒素含量容易超标,影响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陆宴辉: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能力很强,可以连续迁飞三个晚上,和风速、风向和高度相关,每个晚上少则100公里,多则200公里甚至300公里、500公里,容易导致异地暴发。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是杂食性的,而且取食量非常大,对农作物的危害非常严重。它的成虫繁殖能力特别强,一头成虫能够产1000多粒卵,成虫迁入到某一个地方后,种群数量往往呈几何式的增长,非常容易暴发。
201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对草地贪夜蛾可能在全球暴发的态势发出了预警。
陆宴辉: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从2017年开始就提前在云南、海南等地方建立了监测站点,2018年12月11日监测到了首批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我们研发了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特别是针对成虫的迁飞,研制了昆虫雷达应用技术。全国现在有三十几台昆虫雷达,全天候、大尺度地监测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显著提升了监测预警的科技水平以及准确率。
陆宴辉:我们采用了诱虫灯、性诱剂、Bt工程菌等微生物菌剂,以及无人机施药等关键的防控技术产品,构建形成了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比如,我们推广使用选择性的诱虫灯,因为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有效地诱杀一头成虫,就能够防止后面1000多头幼虫的危害。类似的相关技术有很多,针对幼虫的防控,不仅仅是化学农药的使用,我们还研发了多种微生物杀虫剂,可以更加安全绿色地防控草地贪夜蛾,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的目标。
陆宴辉介绍,自2019年粮农组织启动实施全球草地贪夜蛾防控行动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其共同设计并实施了中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加强区域协作以实现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并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在8个示范国家中,中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行动效果最好。
陆宴辉:中国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产量损失能够控制在3%以内。我们的这些工作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为全球草地贪夜蛾治理最成功的样板,向全球推广。我们的技术产品、理念和做法推广到了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在当地显著提升了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水平。老挝农林部部长还给我们植物保护研究所颁发了突出贡献奖,表彰我们这么多年同老挝的合作、在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领域对老挝的技术支持。
老挝农林部向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颁发特别贡献奖
陆宴辉表示,中国专家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和实践创造了重大迁飞性害虫防控的新模式,为应对重大突发的植物疫情创造了新的模式,对未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陆宴辉:第一,要建立重大病虫害的早期监测预警机制,能够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理。第二,草地贪夜蛾的成功治理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全方位合作,也得益于与国际组织、周边国家的紧密联系。第三,需要加强科技攻关,只有不断去创新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的核心关键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可能的重大病虫害及其植物疫情,来保障粮食安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丨孙伶俐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