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中年男子再就业,送完「外卖」撒鸡汤
01
《逆行人生》
是那种渗透着小聪明
的电影,院线∣中年男子再就业,送完「外卖」撒鸡汤
是那种为了一个逆袭结局
,变着花样复制过程的电影,
是那种为了一碟醋,包完整盘饺子
的电影。
你说它难看吧?它并不难看。
你说它好看吧,它也没好看到哪里去。
徐峥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从宣传期就在网上被大肆诟病身价几亿的明星卖惨,至少从曾先森了解的角度看,影片前期的口碑宣传不怎么好
。
故事聚焦的是外卖小哥的生活。
男主角中层高志垒,下岗后成为了“家里蹲”,曾经意气风发的他在生活的重压下,中年“失速”偏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
接连不断的变故,如疾风骤雨般袭来,迫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自我。他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外卖员,穿梭于都市大街小巷,也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骑士”伙伴,并找回曾经对生活的勇气。
徐峥领衔主演了这么一个中年失业再就业的男人,
他被算法清算出局,又被算法推上榜单,
被算法强制微笑,又被算法定义价值。
作为导演的徐峥,则过于依赖技术,在摄影和运镜上,也频繁使用多处平行蒙太奇
,关键时刻又不时用拉满的音乐营造氛围感
02
影片的缺点,就在于它
拍得不够感人,太依赖技术
通篇好多个结构相似的桥段,好多段落是重复的,而不是递进
的。
这是一种剧情逻辑上的懒惰,影片是真正的匠气十足
这里的区别是,重复的段落
,不会令观众在情感上加深对主人公的感同身受,反而会令曾先森察觉出导演徐峥的偷懒
而如果是递进的段落
,那么男主角高志垒身上的压力是可以由弱到强的,主人公穿越的困境是可以一个比一个更难
,但最终成功的。
显然,影片没有真正考虑到这个问题
,我们看到的是
外因就业环境的紧缩、职场的年龄歧视、
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失业潮、P2P暴雷带给中产家庭的横祸。
而内因徐峥则写不出来,只能从家庭内部瓦解
老当益壮的父亲忽然因为996便变成了半瘫痪状态,
女儿恰逢升学而学费数额巨大。
这些困境让一部本来应当十分立体的社会实景拆解电影
,扁平化成了
8点档家庭伦理剧
而,影片技术环节上的节奏、结构、主题都是如此。
不过,前半部外卖员科普,一直到微笑服务抽查可算好戏,因为足够真实
也必须承认,如今也已经52岁的上海男人徐峥,还是兢兢业业的演出了一个中年憋屈小男人的日常。
这其实是他最擅长的表演
,
比如他送外卖被罚钱,像一个废物一样的憋屈。
比如他被客户逼着说出的那一声“对不起”,还换来一句“你这种素质活该一辈子送外卖”
这是徐峥舒适区的最佳表演,是他在中年窝囊赛道里的拿手好戏;
是《泰囧》里的徐朗;
是《囧妈》里的徐一万;
这是优点。
前半段,中产的脆弱展露无疑。
房贷,中年失业,P2P爆雷,年龄羞辱,父母住院,子女教育,甚至站长的那句: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
这些东西如冰雹般砸在脸上。这些桥段的真实感和现实张力,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故事赋能加
分
后半段外卖员的生活,充满屈辱和意外
算法提高了机器的效率,也加速了人的异化。
到了后半部分就开始励志了,强调日子再难也要努力生活,终会等到拨云见日的那天。但是,这部分就拍得很一般了
徐峥作为导演和编剧,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提纲挈领
剧本前半部分写不出中年男人真正崩塌的内因
影片后半部分拍不出励志之后的真正释放
男主角同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45岁的中年理科男高志垒用业余时间写出程序,为行业赋能成功转型,不用再送外卖,其他人呢?
03
故事反映的是生活的真相,好的现实电影是生活去芜存菁
之后的质地,
《逆行人生》缺乏的不只是真实的情感,还有发声
在纯技术上,演员、剪辑、美术等环节都无任何问题,但就是不够震撼
说到底,影片就是这么一个拧巴的状态,它拥有一些感人的细节,也在既有框架上填充了部分符合这个时代的爆款话题:外卖员、算法、中年危机、房贷
但它不敢对现实做出反弹
,电影可以替这个群体发声
,哪怕炮轰外卖平台的派送单制度也行,但创作者想说的只是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外卖快速送达这种绝对正确
的事,多多少少让曾先森觉得遗憾
电影在最后连升华一下
的勇气都没有。
曾先森想说,我只看了一部对观众喊“中年男人有多难
”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