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鳩江區:建強“三產融合”孵化器助農增收

wudi888 美食 2024-11-22 16 0

  滾滾長江,逶迤千裡,歷經萬年,在安徽鳩江北岸沖積出一片肥沃的土地。金秋時節,這裡沉甸甸的蕪湖大米在微風中搖曳,顆粒飽滿的水果玉米挂滿枝頭,肥碩的稻田蟹在岸邊吐著泡泡……近年來,頻上熱搜的不止“蕪湖起飛”,還有火出圈的“蕪湖大米”。

  為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近年來,鳩江區通過抓書記強隊伍、樹品牌強產業、打擂台拼實績等舉措,推動全區農業三產加速融合,實現集體和農民雙增收,有力推動鄉村振興。截至目前,鳩江區農村集體經濟連續3年呈兩位數增長,累計經營性收入超億元。

  抓“關鍵少數”打基礎

  “蕪湖市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美譽,也曾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正因為如此,村民們習慣沿用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方法耕種,種植分散、用藥混亂、收益不高等一直是頭疼的問題。”鳩江區二壩鎮康灣村水稻種植大戶芮家正說道。

  蕪湖市鳩江區將種植本土蕪湖大米作為推進農業農村“三產融合”的重要切口,納入區、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書記領航”項目清單,採取全區“一張藍圖管全域、一套班子管實施、一套標准管品質”的方式,細化品種選擇、用種量、播種密度、平整土地、氮肥用量、稻曲病防治關鍵時間、最佳收獲時間等49個決策點,全程把關播種、插秧、分蘖、孕穗、成熟等13個生產環節,實現了全過程各環節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精准投入、智能作業。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自打各級書記牽頭后,我們能通過共享平台直接調用衛星數據指揮旋耕機對土地進行規模化平整。平整后的田地高低落差不超過3厘米,不僅能提高農藥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還能降低生產成本。”鳩江區沈巷鎮大蔣村村民蔣善寶在談及“關鍵少數”的重要性時說。

  為了讓村書記“知道干什麼、知道怎麼干”,鳩江區結合發展實際,以實現“三產融合”為總體目標,將全區56個行政村按照各自發展規劃分為“基礎設施提升村”“特色農業打造村”“鄉村旅游建設村”等大類,輪流篩選各村黨組織書記赴南京、揚州、湖州、金華、合肥等發展路徑相似的先發地區開展實訓鍛煉,提升抓黨建促三產融合能力水平。

  “以前光聽浙江那邊農村有多漂亮,老百姓有多富,去了一趟才真正體會到了為什麼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鳩江區白茆鎮套北村黨委副書記吳雙喜在赴湖州學習了一個月后有感而發。回村后,結合“油菜花海”和“蕪湖大米”兩大特色農業,將村內廢舊廠房改造為大米工坊,利用好田埂道路面積和水域面積,新建“田間小火車”“田間游船碼頭”等游樂設施,變閑置房屋為民宿,改破舊老樓為餐飲中心。以往游客來套北隻能“遠觀”,如今的套北集“吃、住、游、購”於一體,實現口碑利潤雙豐收,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6.48萬元。

  樹“鮮明導向”增干勁

  “以前啊,大家都說當村干部沒意思,干的活多不講,還討不到好。現在好啦,區裡搞了‘爭星奪旗’黨建評比,將‘三產融合’作為衡量基層黨建工作實效的重要指標,每季度通過比紅星、賽擂台,定星級、授紅旗,把大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談及村干部積極性如何時,鳩江區湯溝鎮前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秀龍如是說道。

  為打破“三產融合”發展瓶頸,激發黨員干部內生動力,鳩江區定期舉辦集體經濟項目發展“賽馬”大賽,評比出白茆鎮新園村鮮食玉米加工項目、湯溝鎮黃馬村高圩姚醬瓜項目等一批優質項目,集中資源推動村集體落實項目。將全區109個村居劃分為三類評選對象,以鄉村振興、經濟發展、基層治理、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分類別設置五項評比內容,細化明確考核標准。針對72個行政村,圍繞季度爭星、年度爭旗,堅持黨建和農業發展深度融合,把三產融合工作作為評價衡量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標准,鼓勵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對於當年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的並通過發展產業、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等方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可作為評星條件。

  評到了“星”,說明工作開展得好,百姓得到了實惠,那麼如何給予村干部“正反饋”?鳩江區從政治、經濟、生活三個維度共同入手,全面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政治上給地位,對連續獲得年度優秀的村居黨組織書記,兩年優先推薦挂任鎮街黨工委委員,三年擇優選拔進鎮領導班子,目前已擇優選拔上挂鎮街班子成員4人﹔經濟上給實惠,每季度按照標准兌現獎勵到村,目前已累計兌現獎勵資金1496萬元﹔工作上給關心,在年度評優評先中向優秀基層黨組織及個人傾斜,真正讓“實干者實惠,有為者有位”。

  促“三產融合”謀發展

  “你好,你們村的蕪湖大米怎麼賣?”“12元一公斤,您可以免費先嘗嘗。”“這兒的蕪湖大米品質真好,之前在網上買過,煮的粥能煮出‘米油’,給我來一袋。”國慶假期,來自蕪湖市周邊的游客走進套北村智慧蕪湖大米種植基地,彩色水稻和稻田畫美不勝收。

  為提高游客體驗,打造消費新場景,鳩江區綜合區情實際,在廣泛征詢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指導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周圍4個村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圍繞“春賞花、夏採摘、秋豐收、冬民俗”四季旅游戰略,既廣泛種植“蕪湖大米”,又開發綠色蘆蒿、“老鵝湯”等傳統美食,鼓勵村民興辦農家樂、採摘園、垂釣園,改造暢游花海、湖畔小筑、我行我宿等主題的精品民宿,形成了農產品“產、銷、賞、玩”產業鏈,走出一條三產融合新路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